1、预习课本P101-104,找出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定义,试着完成课本上的习题; 2、课前准备:课本,练习本. 【学习目标】 1、会说出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定义; 2、会计算两条线段的比. 【重难点预设】 重点:会计算两条线段的比. 难点: 区分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. 【学法指导】 自主探索—合作交流—观察归纳—理解运用. 【知识链接】 1、①已知课本P101图4-1中,大树的高AB=4.7 .小颖的高CD=1 .那么这两条线段的长度比是多少?
②若已知小颖的身高是1.6 .则大树的实际高度是多少?
2、回忆什么叫两个数的比?怎样度量线段的长度?怎样比较两线段的大小?
【课堂学习研讨】 1、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有没有关系?
2、什么叫两条线段的比?
3、学习课本P102例1,完成课本P103随堂练习. 4、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线段的比的事例?
【课内训练巩固】 1、在比例尺为1:8000的某学校地图上,矩形运动场的图上尺寸是1 ,矩形运动场的实际尺寸是 . 2、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一条线段长度的5倍,则这两条线段的比是 . 3、早上8点和中午12点,某地一根高30 的旗杆的影长分别为40 ,10 ,相应时刻旗杆的高与其影长的比各是多少?
4、在ΔABC中, B=90 .AB=BC=10 ;在ΔDEF中,ED=EF=12 ,DF=8 .求AB与EF之比,AC与DF之比.
5、A.B两地的实际距离AB=250 ,画在图上的距离A`B`=5 ,则图上的距离和实际的比是 . 6、延长线段AB到C,使BC=2AB,则AC:BC= ,BC:AB= . 7、在1:1000的地图上.甲.乙两地距离为5 .则甲.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 . 8、已知线段 、 符合条件5 =3 .则 : = .
|